第(3/3)页 可实在是拗不过李世民的求知心和好奇心,也只好硬着头皮出门。 行到水库大堤上,李文指着前面万亩碧波道: “这个地方,原是隋朝一个废弃的砖石场,山顶有采石大坑,山腰有矿洞。我也就是组织人,挖水渠把那大坑和洞顶连通。” “在洞里填些松脂、硝石和木柴之类的,火烧之后开闸放水,造成山体滑坡,便把那堵成一个大水库。” “当然,事先,我在那里做好了闸门与渠道。” “压力”、“压强、”“热胀冷缩”“U形管原理”。 一系列专用名词。 搞得李世民和房玄龄头昏脑痛、云天雾地。 李世民不懂这些,但他能看到,这大旱百天,水还没放到四分之一。 他也能听出来,有了这些玩意儿,能让天下百姓吃饱! 当他听见到人工抽水机,又看到了能亩产5000斤以上的红薯时,他一把扯着李文,激动地叫着: “走,快走!去县衙!” “你脑子进水了吧,他不来找你,你还送上门去?” 李文摇晃着身子,打着他的手,不耐烦地说道。 “什么叫送上门去?” 李世民一愣,不解地问道。 “准备逃吧,你是商人,我是秀才!大唐的商人之后,可是不准参加科举的,这也不懂?” 李文一付苦逼相,哀叹着说。 “没事,为父也是秀才,连管家也是。我们并不是商人,只是有沿边服役执行机密任务,为了掩人耳目才说是商人的。” 李世民一心想要这些玩意儿,信口编着故事。 他想了想又激动地说: “献上你的书和红薯种子,让那县令上报当今圣上,岂不是大功一件?借朝廷之力推广,让全天下百姓都有饭吃,岂不是积了大德?你也因此封妻荫子,岂不妙哉?” “去县衙?只怕门都进不了。万一进去了,不挨板子就烧高香了!” 李文总算是松了口气,至少不要担心是商人之后了。 说罢又白了李世民一眼道:“几十岁的人了,能淡定点不?” “这怎么可能?”房玄龄也来帮言道。 “我又不是没去过,当初去买秀才,就跟他说过了。” 李文是真不耐烦,大叫着让李世民松手。 李世民却说,上次县令没在意,那是不清楚这事,这回去一定成。 李文叹道:“这又不是纸包买卖,他能不知道我这有水库,有红薯?” …… 一个说去了没用,已经去过多次了。 一个说大唐律有规定,县令不敢不报,去了一定有用。 两人一通争执,李文还真不知道大唐律有这规定。 一来拗不过他,二来也死马权当活马医,看能不能躲了县令敲杠一事。 便让管家备马车,同往长安县县衙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