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朱元璋斩钉截铁的否定,而后轻叹了一口气, 看向朱雄英, 意味深长的道:“大孙,咱给你讲一个故事,沈万三这人,你可曾听说过?” 朱雄英一愣, 点了点头:“听说过。” 朱元璋继续道:“那你可知道, 这应天府中从聚宝门到水西门这一段, 还有廓房, 街道, 桥梁,水关和署邸等地方, 都是他出资建的?” 朱雄英点了点头, 这个事情他还真听说过,毕竟沈万三的故事, 在民间很是流行。 修建南京城,沈万三虽然出了许多的钱, 但同时也收获了大量的美名。 朱元璋继续道:“那会大明刚刚建立,而且北方战事吃紧, 朝廷实在是拿不出钱,所以便让沈万三帮修了这一段, 咱也很感谢他, 可是后来的事情你知道吗?” 朱雄英摇头, 侧耳倾听。 朱元璋喝了一口酒,徐徐说道:“随后沈万三, 竟然跟咱提出, 想要出资百万两黄金,替咱犒赏三军!” “哼!” 说到这里, 朱元璋冷哼了一声:“当时要不是你奶奶拦着,咱早就把他的头颅砍下来了!” “区区一个贱商,竟然想要犒天下之军,何也?这其中的道理,不用咱说,你应该也能明白吧!” 朱雄英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。 老爷子的担忧也不无道理,一旦用了商贾们的钱修路,也就意味着承了他们的情,还让他们在民间留下美名,这样下来,势必要抬高商贾们的地位。 更有甚者,会像沈万三那样,提出一些有犯朝廷威严的要求。 这个时代的人,对于名声看得比金钱重。 然而从后世穿越而来的朱雄英,看问题的角度就不一样,他觉得,如今朝廷没钱进行基础建设, 那么引进一些民间的资金,并不是什么大问题,只要监管得当,就可以把基础建设搞好,于民生大有裨益。 同时,他也明白,想要改变老爷子的观念,那是不可能的,特别老爷子就是朱元璋,朱元璋心志坚定,绝不会轻易动摇。 然而朱雄英并不想就此放弃,毕竟修路一事,于国于民都大有好处,也为朱雄英以后实施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打下基础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