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说回案情,已经找到了幕后之人的动机,就不难想到幕后可能会有哪些人了。太子吕非衣除了有些妇人之仁,其实并不是个笨人,他甚至比那些位皇子都聪明,只是不太适合这个权利倾轧的皇宫罢了。 觊觎皇太子之位的,不过那几位年纪稍大些的皇子,太子仔细回想了一下,他是如何把杨凌牵涉到这件事情里来的,想来想去,想到了他身边的那个跟班厉昀。 当日是厉昀跟他说,不如也请了杨凌一起去,他一直不肯承认自己的身份,也不知道葫芦里卖的是个什么药,万一他要是有什么阴谋,也好及时察觉。 太子是绝对相信杨凌来京是有所图谋的,当下便去跟贵妃说了请杨凌一起去行宫,容贵妃没有拒绝,还打算亲自派人去跟杨凌说,当时慕南云也在场,顺便就领了这个任务,因为杨凌就在他的军营里。 内鬼竟是自己的身边人,这让太子心里的愤怒到了极点,但抓到厉昀时,他已经是一具尸体。 线索忽然中断,太子只能从头再查,但查来查去,也不过就那些东西,他一筹莫展之际,忽然想到了杨凌的话。 原来,杨凌已经给过他很多暗示。比如……六皇子。 当日六皇子就在绽青身边,他一直在呼喊杨凌去救绽青,太子拉了六皇子,又回到了行宫的荷塘,站到了那日绽青的落水之处,让六皇子仍旧站在他原本站的位置,而他则去走了走杨凌那天走的路线,发现,站在杨凌的位置上能看见桥上的一切,但六皇子却不可能站在桥下紫金花旁的杨凌。 一直到杨凌出手之前,六皇子都不可能看见杨凌。 至于杨凌出手之后,那自然是能看得见的了,但那些都不重要了。 太子当即拷问六皇子,到底是谁指使他呼喊杨凌,六皇子扛不住刑讯,招出了二皇子。 纩骑连夜围了二皇子府,把二皇子捉拿归案,事实俱已清晰,因为牵涉到太子,这桩案子移交给了内廷司,由内廷司主审。 一桩谋逆案总算有了结局,二皇子在内廷司熬不过刑讯,招出他有一谋士,姓贾名仁,是他出了这些主意,内廷司派人去拿贾仁,却连个影子都没有拿到,最终,内廷司判定二皇子生造出了这么一个人,企图减少责罚,将这个结果呈报给了皇帝。 审理结果呈报给皇帝之后,正是大朝会那天,皇帝让人接了杨凌上殿,在满朝文武面前,宣布了杨凌的真实身份,因为知道杨凌不肯改名换姓,皇帝也就没有在朝堂上找那个不痛快,只是沿用他的名字册封了他为凌皇子,府邸由杨府改为凌皇子府,至于官职,自然也不能只是个参军了,杨凌自动请缨要去容值的京畿卫军营,随便给个什么职位都行,去跟容值学学本事,皇帝问过容值的意见,容值并没有拒绝,而是安排了一个职衔不算低但没有什么实权的职位给他,官称卫尉长,掌管的是京郊附近的治安。 满朝的文武心思各异,细究起来,其实也不过两三种心理,一些抱着看戏的心理,一些则抱着幸灾乐祸的心理。 而还有一些,心理就复杂得多。这部分人,是经历过王氏家族血案的人。 故皇后已经过世二十年,二十年前的风雨也都已经烟消云散,朝中经历过那场血腥的人已经所剩不多,能剩下来的,也都是深藏面目的巨擘老狐狸,这些人里的大部分人,在当年就已经站在了容氏队伍里,现在就只需冷眼看着,杨凌如何被容家吃得骨头渣都不剩。 而还有少数的人,一直是置身事外不站队的。不站队不意味着他们心里没有倾向性,只不过是为了不违背良心地活着,只能选择旁观。 第(2/3)页